-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时,二氧化硫的量对反应的进行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学习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 当二氧化硫的量比较少或者刚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当二氧化硫的量足够多时,将会继续发生Na2SO3+SO2+H2O=2NaHSO3这一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因此总反应为:2NaOH+2SO2=2NaHSO3 二氧化硫的相关性质 物理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是一种无色透明但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等。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时,会形成亚硫酸,在合适的条件下进一步氧化会变成我们熟悉的硫酸。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煤和石油燃烧时也会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性质: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化学性质比较复杂,可作还原剂或氧化剂使用,同时还可以用作漂白剂。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在常温下,潮湿的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析出硫,这一反应也称为归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 === 3S↓+2H2O 以上就是关于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发生的反应,二氧化硫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会导致酸雨的产生,因此在做相关实验时一定格外要注意二氧化硫气体的排放。
查看全文 -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
化学反应的现象、方程式等都是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为此小编特地整理了常见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一起学习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时,二氧化硫的量对反应的进行有很大的关系。当二氧化硫的量比较少或者刚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时,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当二氧化硫的量足够多时,将会继续发生Na2SO3+SO2+H2O=2NaHSO3这一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因此总反应为:2NaOH+2SO2=2NaHSO3 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也被叫做苛性钠、烧碱、火碱等等。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水溶液呈碱性,有滑腻感;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用途非常广泛,可用作酸中和剂、沉淀剂、显色剂、皂化剂、洗涤剂等。工业生产氢氧化钠的方法有苛化法和电解法两种。苛化法按原料不同分为纯碱苛化法和天然碱苛化法;电解法可分为隔膜电解法和离子交换膜法。 以上就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相关知识点。同学们要注意氢氧化钠溶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作好防护,若不慎触及皮肤和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干净。
查看全文 -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
化学反应的现象、方程式等都是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为此小编特地整理了常见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一起学习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和水,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l(OH)₃ + NaOH = NaAlO₂ + 2H₂O,具体反应过程如下: 氢氧化铝中存在两种电离子:Al(OH)₃⇌ H₃O⁺ + AlO₂⁻,当加入氢氧化钠后,电离出的水合氢离子就会与氢氧化钠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反应,即H₃O⁺ + OH⁻ = 2 H2O,这一过程不断消耗了水合氢离子,从而使得氢氧化铝的电离向着偏铝酸根的方向移动,直到完全电离,最后发生的反应是NaOH+HAlO2=NaAlO2+H2O。 氢氧化铝的相关性质 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是铝的氢氧化物。从外观上看是白色非晶形的粉末,难溶与水,受热易分解成Al2O3和H2O。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它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氢氧化钠的相关性质 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具有强碱性和强腐蚀性,氢氧化钠水溶液有滑腻感,溶于水时产生很高的热量,进行相关操作时应作好防护,注意不要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许多工业部门都需要氢氧化钠,可作酸中和剂、显色剂、洗涤剂等,在运输时包装要完整,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防潮防雨。 以上就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不仅出现在我们的书本里,在工业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查看全文 -
甲醇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
随着各种能源的减少和环境污染的治理,更为环保的甲醇燃料电池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甲醇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 甲醇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 甲醇燃料电池以金属铂为电池的两极,用碱或酸作为电解质: 1、碱性电解质(KOH溶液为例) 总反应式:2CH 4O+ 3O 2 +4KOH== 2K 2CO 3 + 6H 2O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O 2+ 12e - + 6H 2O==12OH –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 4O– 6e - + 8OH - == CO 3 2-+ 6H 2O 2、酸性电解质(H2SO4溶液为例) 总反应: 2CH 4O+ 3O 2 == 2CO 2 + 4H 2O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O 2+12e - +12H + == 6H 2O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H 4O–12e -+2H 2O == 12H + + 2CO 2 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及原理 甲醇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燃料,随着相关技术不断进步,人们开发出了环保的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这是一种低温燃料电池,釆用质子交换膜做固体电解质,甲醇水溶液或蒸汽甲醇为燃料供给来源。燃料电池的核心组件主要是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膜组成,而电极又由扩散层和催化层组成。其原理为:从阳极通入的甲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解离为质子,并释放出电子,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传输至阴极,与阴极的氧气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形成传输电流并带动负载。 上面小编整理了甲醇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甲醇燃料电池实现了零有害气体排放,因此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燃料。
查看全文 -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
化学反应不仅在实验室里,其实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是十分常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相关信息。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式子,反映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当二氧化碳的量刚好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时,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先CO2+Ca(OH)2=CaCO3↓+H2O;当二氧化碳的量足够多时,将会继续发生CaCO3+CO2+H2O=Ca(HCO3)2这一反应,因此总反应为:Ca(OH)2+2CO2=Ca(HCO3)2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现象 氢氧化钙溶液本身是澄清的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之后发生反应,生成物是氢氧化钙沉淀,会使澄清的溶液会变浑浊。等氢氧化钙完全反应掉后,如果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碳酸钙沉淀会渐渐溶解,生成碳酸氢钙,这时候就是碳酸氢钙溶液,浑浊的溶液会变澄清。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类型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类型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学反应方程式看,两者的反应没有互相交换成分,所以不是复分解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而是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包含了两个过程,在解决一些题目时我们需要分类讨论,主要要看二氧化碳的量够不够发生两个反应。
查看全文 -
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反应
化学反应不仅在实验室里,其实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是十分常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的反应。 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 化学反应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化学反应的式子,反映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可以在不同pH值下进行,在酸碱性不同的介质中,两者反应的产物不同,中性介质中会生成MnO2沉淀,酸性和碱性介质中均无沉淀生成。因此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酸性介质:2KMnO₄ + 5SO₂ + 2H₂O = 2KHSO₄ + 2MnSO₄ + H₂SO₄ 中性介质:2KMnO₄ + 3SO₂+ 2H₂O = K2SO₄ + 2MnO₂↓ + 2H₂SO₄ 碱性介质:2KMnO₄+ SO₂ + 4KOH = K2SO₄ + 2K₂MnO₄ + 2H₂O 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 高锰酸钾是最强的氧化剂之一,作为氧化剂受pH影响很大,在酸性溶液中氧化能力最强。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在实验室中和工业上常用作氧化剂,遇乙醇即分解。在酸性介质中会缓慢分解成二氧化锰、钾盐和氧气。由于在光下这种分解会被催化,因此在实验室里常存放在棕色瓶中。 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品生产中,高锰酸钾被广泛用作氧化剂。在储存上要注意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分开存放。
查看全文 -
物质的量单位是什么,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很多同学都表示难以理解。下面小编将针对这一问题,重点讲讲物质的量单位是什么,以及更多关于物质的量的相关内容。 物质的量是什么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用公式表达为n=N/NA。通常情况下,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约为6.02214076×10²³。 物质的量单位是什么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国际上规定,1mol为精确包含6.02214076×10^23个原子或分子等基本单元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 n= m/ M= N/ NA= V/Vm 其中符号的意义为: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N——粒子数(微粒的个数);NA——阿伏伽德罗常数(约为6.02214076×10²³);Vm——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物质的量单位以及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点已经为大家整理成上文。物质的量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掌握好它。
查看全文 -
wt%是什么单位,wt%浓度是什么意思
wt%是质量百分数的单位,表示重量比及一种物质占混合物的比重。在溶液中,wt%浓度是以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的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的浓度,下面跟着小编一起了解更多关于wt%的相关知识吧。 wt%是什么单位 wt%是表示“质量百分比”的意思,wt是英文weight(重量)的缩写,表示重量比及一种物质占混合物的比重。wt%浓度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用来表达单位质量的溶液中含有某物质的百分比。例如10%的葡萄糖溶液表示100克该溶液中含有10克葡萄糖和90克水。 wt%的计算公式 1、质量百分比wt%=(B的质量/A的质量+B的质量)×100%; 2、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 3、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百分比浓度之间的转换公式为c=1000ρP%/M wt%知识拓展 1、百万分浓度(ppm):指每一千克溶液所含的溶质质量(以毫克计),百万分浓度=溶质的质量(mg)/溶液的质量(kg)。 2、质量百分浓度(质量分数,m/m):最常用。指每100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以克计),质量百分浓度=(溶质质量(g))/溶液质量(g))×100%=溶质质量(g))/(溶质质量(g)+溶剂质量(g))×100%。 3、体积百分浓度(体积分数,V/V):常用于酒类。指每100毫升的溶液中,溶质的体积(以毫升计),体积百分浓度=(溶质体积(mL)/溶液体积(mL))×100%=溶质体积(mL)/(溶质体积(mL)+溶剂体积(mL))×100%。 相信看完以上文章的同学已经弄清楚wt%是什么单位了吧。补充一个小知识点,其实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只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相对较多的那种物质称为溶剂,而相对较少的物质称为溶质。
查看全文 -
mol/l是什么单位,mol/l如何计算
mol/l的含义是以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因此它是一个浓度单位。关于mol/l的相关知识点,小编汇总成下文,以供大家参考。 mol/l是什么单位 mol/l叫做摩尔浓度,溶液的摩尔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来表示。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国际上规定1mol为精确包含6.02214076×10^23个原子或分子等基本单元的物质的量。摩尔浓度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简称,通常它是以单位体积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摩尔浓度,用符号c(B)来表示,常用单位为mol/L。 mol/l的计算公式 摩尔浓度(mol/L)=溶质摩尔数(mol)/溶液体积(L)。 由上面的公式可知,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该溶液的浓度溶质含量越多,浓度越大。 与mol/l相关的物理量 1、物质的量(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 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4、气体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mol/l是什么单位的疑问,相信看完本文的同学应该都解决了。关于mol/l这一知识点,在中学学习阶段比较重要,同学们要多花点时间进行研究,争取尽快理解掌握它。
查看全文 -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要扣准这三方面
有同学反映说觉得对初中化学计算题无从下手,因此今天小编总结了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希望对计算有困难的同学有用。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1、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为:根据题意设未知量;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简要的写出答案。 2、化学图像型计算题的步骤为:理清楚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结合图像分析每段图像对应的化学反应,弄清“起点”、“拐点”、“终点”的化学含义;将已知物质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求出未知量。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三大点 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 “五个不变”和“一个可能改变”,即: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的重要依据,因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很重要。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千万不要写错,并记得配平化学方程式。 3、有关溶液的计算应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公式,如: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同学们在解决化学计算题时一定要细心,因为任何一个步骤的错误最终都会导致结果的错误,在平时也要多做一些练习题,总结自己的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