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讯
    • 万户捣衣声的上一句是什么 1624525522

        古诗词默写题有时会提问某句诗的前后句,那么有同学能快速背诵出万户捣衣声的上一句是什么吗?    万户捣衣声的上一句是什么    万户捣衣声的上一句是长安一片月,出自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全诗如下:    《子夜吴歌·秋歌》    唐朝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万户捣衣声全诗翻译    全诗译文: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何时才能平息边境战争,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一片月:一片皎洁的月光。    万户:千家万户。    吹不尽:吹不散。    万户捣衣声的赏析    《子夜吴歌·秋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而创作的古诗。此诗抒写了家中妇人对远征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写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诗中千里月色、万户捣声,雄阔明丽之景与怀远之思、罢征之冀,两相结合,构成了感人至深的意境。    万户捣衣声的上一句是长安一片月,这两句诗中意象的使用十分精妙,“月”和“捣衣声”包含着深厚的关切、思念之情,最易引起人的情思和愁绪。

      查看全文
    • 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什么意思 1624525499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本是一句诗句,后来发展成一个成语,有同学可以说出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读音为zuì wēng zhī yì bú zài jiǔ,在原文中的意思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情趣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也体现了作者的宽和仁爱之心;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别有用心。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出处    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在《醉翁亭记》中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当时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太守,虽然通过自己的治理,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但他仍然心系国家,常常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醉翁亭记》这篇散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当地百姓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    醉翁之意不在酒作为一个成语,已经发展出于原文不一样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醉翁之意不在酒一般用来形容人的行动与言语,指其别有用心。

      查看全文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 1624525457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一句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那么有同学可以准确说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意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是说:宁愿做玉器被打碎,也不愿做瓦器而保全自己。比喻为了正义的事业甘愿牺牲,也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也不愿屈辱地活下去。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不仅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还扬言杀他的远房宗族。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有个叫元景安的县令便提议大家脱离元氏,改姓高氏来保命。但元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不应该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并表示“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宁死不屈、宁玉碎,毋瓦全    反义词:忍气吞声、苟且偷安    上面为同学们解释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含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只能用于含褒义的语境中,在句子中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

      查看全文
    • 刚愎自用的愎是什么意思啊? 1624525444

        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不肯听取别人意见的人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那么有同学了解过刚愎自用的愎是什么意思吗?    刚愎自用的愎是什么意思    愎:任性;    刚愎:强硬、固执;    自用:自以为是。    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刚愎自用,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āng bì zì yòng,意思是十分固执自信、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含有贬义。    刚愎自用的出处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成语典故:春秋时期,晋楚因郑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郑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刚愎自用的愎属于比较少见的字,所以有一些同学常常将“刚愎自用”误写为“刚复自用”,存在这个错误的同学要及时改正。

      查看全文
    •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是什么意思 1624525429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是由一个典故演变而来的成语,那么有同学可以说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是什么意思吗?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是什么意思    匹夫:古时候指男性的平民,后泛指一般人。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财宝能致祸:草民不能私藏宝玉,一个小小的百姓没理由有宝玉,除非盗取抢劫。后多用来比喻因为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出处    出自 《春秋左传·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译文:当时,虞叔有块宝玉,虞公向他讨要,但虞叔没有给他,然后虞叔又为此而感到后悔,说:“周人有句谚语说:‘一个人本来没有罪,却因为拥有宝玉而获罪。’我何必贪留这块宝玉,而招来祸害呢?”于是就把宝玉献给了虞公。可是,虞公又来索要虞叔的宝剑,虞叔说:“这实在是贪得无厌。如此贪得无厌,将会给我带来杀身之祸。”于是就乘虞公不备,发兵攻打虞公。结果,虞公战败出奔到共池那个地方去了。    上面为同学们解释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是什么意思。很多汉语成语背后都有历史故事,在学习成语是不妨了解一下,不仅使学习更有趣,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这个成语。

      查看全文
    •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1624525416

        古籍中有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像《资治通鉴》和《史记》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书,是否有同学了解过《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史书呢?    《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到宋朝共1362年的历史,展示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总结出了许多经验教训可供统治者借鉴。    《史记》是一部什么体史书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的史书,位列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主线,记载了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确立了史学的独立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小学课本中所学的《将相和》一课就是出自这本史书。    史书有什么分类    按体例进行分类,史书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纪传体: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    2、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3、纪事本末体: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纲,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日顺序编写。    4、国别体: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分载多国历史。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编年体是史书常用的体裁,例如《左传》、《春秋》等。

      查看全文
    • 峨眉天下秀的下一句是什么 1624525360

        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那么有同学能快速背诵出峨眉天下秀的下一句是什么吗?    峨眉天下秀的下一句是什么    峨眉天下秀的下一句是青城天下幽。    峨眉天下秀的峨眉是四川峨眉山市区的峨眉山,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佛都四大名山。峨眉山之秀主要有两重含义,一是宏观远望其形态,山体虽高大,但轮廓线流畅柔美。尤其是多雾的峨眉山下,被云雾所迷漫。二是植被丰茂,色彩翠黛雅丽,终年不枯。青城天下幽的青城是指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幽”是由它的地形和植被特点构成的。一是封闭、半封闭的地形环境,二是有高大乔木遮蔽形成寂静空间,给人以幽清、稳定、安全的心里感受,有着“世外桃源”的幽美感。    峨眉天下秀的出处    最早含有峨眉天下秀意思的诗句是“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需涉海寻蓬莱”,由明代诗人周洪谟所创作,后来有人化用了这句诗,写出对联:“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峨眉天下秀的下一句是青城天下幽。准确来说“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并不是诗句,而是对联,后来形成一句谚语,在民间广为流传,用来赞美这两座名山的秀丽。

      查看全文
    • 开源节流是什么意思 1624525331

        开源节流是一个常用的四字成语,今天小编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汉语词语开源节流是什么意思。    开源节流是什么意思    开源节流,读作kāi yuán jié liú,开源节流的字面意思的开辟水源,节制水流。后来多用来比喻在财政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支出。    开源节流的出处    开源节流出自《荀子·富国》,原文节选:“百进时和;事业得叙者;货之源也;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这段话阐述了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况的富国策略,若要国家富强,就要爱护百姓,在收支上开源节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去发展生产,国家才能富强。如果不顾生产,只顾浪费物资,百姓就会十分贫困。    开源节流的用法总结    开源节流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谓语、定语或分句,指增收节支。例如:    在经济工作中,应该经常注意开源节流。    开源节流的近反义词    1、近义词: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强本节用、降本增效    2、反义词:挥霍无度、铺张浪费、大手大脚    上面为同学们解释了开源节流是什么意思。开源节流的思想无论是用在现代国家建设,还是企业管理,甚至是个人理财中都是重要而有效的思想,体现出古代中国人的智慧。

      查看全文
    • 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的区别 1624525280

        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这两个成语读音相同,含义相似,因此常常有同学会搞不清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的区别。    器宇轩昂的意思    1、基本释义:器宇:人的仪表、风度、襟怀;轩,高。器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2、读音:器qì 宇yǔ 轩xuān 昂áng    3、出处:出自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43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4、例句:这位男同志体魄魁梧,器宇轩昂。    气宇轩昂的意思    1、基本释义:气宇:气魄;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样子。气宇轩昂形容人的风度、气概很不平凡的样子,褒义。    2、读音:气qì 宇yǔ 轩xuān 昂áng    3、出处: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4、例句:李大钊的塑像气宇轩昂地矗立在北京香山公墓。    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的区别    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都可以用来形容人,含有赞美的意思,两者的区别在于:器宇轩昂更偏向形容人的外貌,而气宇轩昂更偏向形容人的气质。    上文为同学们总结了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的区别和各自的释义。注意器宇轩昂与气宇轩昂这两个都是存在的,不属于谁是谁的错误写法,两者的区别也很细微,在不可以强调的情况下可以互换。

      查看全文
    • 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什么意思 1624525258

        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一个俗语,经常能在各种书籍或者古装剧中出现,那么你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什么意思吗?    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什么意思    时务:当前的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俊杰:英雄豪杰。    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聪明能干的人,方可为像英雄豪杰那样出色的人物。读作: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出处    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襄阳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典故    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依靠叔父诸葛玄过活。十六岁那年叔父也去世,于是在襄阳城西的隆中置了一点田产,盖了几间屋子,一面耕种,一面读书。 诸葛亮在隆中住了十年。这期间他读了大量经史和诸子百家的著作,获得了丰富的政治、军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他又注意研究当时的政治形势,逐步形成了一套政治见解。当时,刘备正依附荆州牧刘表。他觉得要成大事,必须有智谋的人辅佐,因此一直在物色有见识的人才。后来,他听说司马徽在襄阳很有名声,便去拜访他,并问他对当今天下大势的看法。司马徽说:“平庸的书生文士怎么会认清天下大势?能认清天下大势的人才是英雄豪杰,这里的卧龙和凤雏,正是这样的杰出人物。”    上面为同学们解释了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什么意思,并整理了背后的成语故事。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形容人要看清局势,然后顺势而为。

      查看全文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说的 1624525244

        很多同学以为成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征和唐太宗谈论君与民关系及其重要性的故事,但是在此之前其实就有人说过了,那么你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说的吗?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谁说的    “水则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战国时期的荀子说的。出自《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讲述孔子与鲁哀公的一段对话,原文节选:“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唐初魏征多次向唐太宗转引这样的观点,《贞观政要·论政体》中有:“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唐太宗李世民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用水和船的关系来比喻统治者和百姓之间的关系: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凡是施行仁德之政、顺民心、不断修德于天下的贤君,都使国家昌盛兴隆,百姓安居乐业自然会更加爱戴君王,拥护贤君的统治;反之,不得民心的统治者最终将会走向毁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最早是荀子说的,后来在唐朝李世民与魏征不断发展这一观点,千百年来的历史大舞台也在不断地证明着这一道理,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这个道理。

      查看全文
    • 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1624525227

        至死不渝是一个常用的四字成语,今天小编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汉语词语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    纨绔子弟是什么意思    纨绔子弟读作:wán kù zǐ dì,纨绔子弟中的纨绔是指细绢做的裤子,因此纨绔子弟通常用来旧时指官僚、地主等有钱有势人家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后代。    纨绔子弟的出处    出自《宋史·鲁宗道传》,原文为:“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    “纨绔子弟”一词的由来: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谓的裳就是大裙子,冬天穿会很冷,有钱人为了保暖,会在两条小腿处各套上长筒袜,这种袜子就叫做“绔”,而身份高贵的人会用细滑的丝织品做袜子,就叫做“纨”。在旧时能穿得起“纨”和“绔”的人必定有钱有势,因此用纨绔子弟指代指衣着华丽,游手好闲,什么事也不干的富贵人家子弟。    纨绔子弟的用法总结    纨绔子弟在句子中一般用作主语、宾语,感情色彩含有强烈的贬义。下面通过两道例句来进行学习:    1、他是一个纨绔子弟,整天吃喝玩乐,游手好闲。    2、她教育子女艰苦朴素,不当纨绔子弟,而且身体力行,以身垂范。    纨绔子弟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千金之子、公子王孙、不肖子孙、膏粱子弟、王孙公子、花花公子、混世魔王、膏粱年少、花花太岁;    反义词:发奋图强、寒门贵子。    以上小编为同学们讲解了纨绔子弟的意思以及相关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好这个成语。

      查看全文
    • 责无旁贷是什么意思 1624525181

        责无旁贷是一个常用的四字成语,今天小编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汉语词语责无旁贷是什么意思。    责无旁贷是什么意思    责无旁贷,读作zé wú páng dài,责无旁贷的贷是“推卸”的意思,因此责无旁贷的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    责无旁贷的出处    出自清代满族文学家文康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的第十回,原文节选如下:“讲到护送;除了自己一身之外;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    责无旁贷的用法总结    责无旁贷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谓语、定语以及状语,感情色彩含褒义。下面通过两道例句来进行学习:    1、从事这项科研,年轻的专家责无旁贷地成为主力。    2、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责无旁贷。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全体中华儿女都责无旁贷。    责无旁贷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义不容辞、当仁不让、匹夫有责、在所不辞    反义词:敬敏不谢、敬谢不敏、置身事外、推三阻四    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的区别: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但责无旁贷偏重于职责所需不能推卸,“义不容辞”偏重在道义上难以推托。    以上小编为同学们讲解了责无旁贷的意思以及相关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好这个成语。

      查看全文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下一句是什么 1624525159

        古诗词默写题有时会提问某句诗的前后句,那么有同学知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下一句是什么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下一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下一句是“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原诗如下:    《相见欢》    五代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意思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赏析    首句中的“无言”二字写出人物的愁苦和无奈,“独上”二字勾勒出孤身登楼的身影,此处是动作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月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也表明诗人因见月的不圆满而勾起了离愁别恨,心情更加郁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是李后主李煜所创作的名句,寥寥几个字便很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意味深长。

      查看全文
    • 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1624525127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则寓言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吧。    郑人买履的意思和故事    郑人买履的成语故事: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到了集市挑选鞋子时,却忘了带上尺码,于是说要返回家中拿尺码。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然而等到他拿到尺码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子。    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郑人买履的故事讽刺了那种固执己见、呆板、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这个郑国人明明可以通过穿上鞋子来判断鞋子合不合脚,但一味地相信只有用尺码才能买到合适的鞋子,最终导致了没有买到鞋子的结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因此我们对待事物要灵活变通、随机应变,更应该注重客观现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    上面小编帮同学们解决了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郑人买履这个成语故事中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查看全文
    • 欲知山中事的下一句是什么 1624525117

        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那么有同学能快速背诵出欲知山中事的下一句是什么吗?    欲知山中事的下一句是什么    欲知山中事的下一句是须问打柴人。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是从文学作品中延伸得来的一句谚语,出自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原文节选如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欲知山中事是什么意思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的字面意思是:想要知道山中的事情,那就去问在这座山中打柴的人。引申的含义是:想要了解某个的领域的事情,那就去问该领域的行家。    欲知山中事的作者是谁    《增广贤文》集结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的各种格言、谚语,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具体作者已不可考究。《增广贤文》可以看做是一本古代佳句集锦,其中有许多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总结了千百年来人们同自然斗争的经验,揭示了人情世故,又热忱地为读者提供如何待人接物的道理。例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乐不可极,乐极生悲”等等。    综上所述,欲知山中事的下一句是须问打柴人,所讲的道理并不难理解,这就是谚语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短句来讲述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

      查看全文
    •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624525102

        郑人买履是一个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四字成语,那么有同学知道郑人买履讲了什么故事,以及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郑人买履的意思和故事    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如下: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郑人买履,既是成语,也是一则寓言。通过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有些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因此我们对待事物要灵活变通、随机应变,更应该注重客观现实,为人处事要从实际出发。    上面为同学们讲明了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墨守成规的人不仅存在于书本故事中,在现实生活中仍然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人,同学们要引以为戒,做一个懂得变通的人。

      查看全文
    • 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 1624525089

        至死不渝是一个常用的四字成语,今天小编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汉语词语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    至死不渝是什么意思    至死不渝读作:[ zhì sǐ bù yú ],其中至死不渝的至是“到”的意思,渝是“改变”的意思,因此至死不渝的意思就是到死都不改变自己的感情和意志。    至死不渝的出处    出自西汉戴圣的《礼记·中庸》,原文为:“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相爱的人即使是到死,但他们之间的爱情还是不会发生任何的改变,彼此还是深爱着对方。    至死不渝的用法总结    至死不渝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谓语、定语、状语,感情色彩含褒义。下面通过两道例句来进行学习:    1、他俩之间有着至死不渝的爱情。    2、他效忠祖国的心至死不渝。    至死不渝一般用来形容某人对另外一个人或某种事物的感情非常之深,就算是面临死亡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通常用来指爱情比较多,也可用来表示立场坚定。    至死不渝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执迷不悟、至死不悟、死心踏地、死心塌地、始终不渝、矢志不渝;    反义词:随风转舵、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以上小编为同学们讲解了至死不渝的意思以及相关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好这个成语。

      查看全文
    • 珠联璧合是什么意思 1624525078

        珠联璧合是一个常用的四字成语,今天小编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汉语词语珠联璧合是什么意思。    珠联璧合是什么意思    珠联璧合,读作zhū lián bì hé,珠联璧合的璧指的是中间有孔的玉,字面意思是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常用于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    珠联璧合的出处    珠联璧合最初指的是水、金、火、木、土五颗行星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据《汉书·律历志上》记载:“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这种现象不常发生,古人认为这是祥瑞征兆。因此后来被专门用来形容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的美好样子。    珠联璧合的用法总结    珠联璧合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谓语、宾语,通常用在正面的、美好的场景中,指十分完美。下面通过两道例句来进行学习:    1、这两支队伍联合作战,真是珠联璧合,一定能给敌人很大威胁。    2、新郎与新娘堪称才子佳人,珠联璧合。    珠联璧合用于指婚姻时,多含有门当户对的意思,指两个人不仅相爱,就连双方家庭的利益也有吻合。所有被他人祝福和看好的婚姻,都可以叫做珠联璧合。    以上小编为同学们讲解了珠联璧合的意思以及相关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好这个成语。

      查看全文
    • 走马观花的走是什么意思 1624525068

        走马观花是一个常用的四字词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走马观花的走是什么意思以及更多关于走马观花的相关信息吧。    走马观花的走是什么意思    走马观花,读作zǒu mǎ guān huā,走马观花的走是“骑”的意思,因此走马观花是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本是用于形容事情如意,心情愉快;后来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走马观花的出处    走马观花是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登科后》一诗,原诗如下:“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抒发了作者46岁时才考取进士时扬眉吐气的喜悦心情。    走马观花的用法    走马观花在句子中可用作谓语、状语或宾语,指粗略地看一下,即走过场,含有贬义。走马观花造句示例:    1、从易到难,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不能走马观花。    2、马上就进考场了,他只得走马观花地翻了一遍课本。    走马观花的近反义词    1、近义词:蜻蜓点水、囫囵吞枣、跑马观花、浮光掠影、走马看花、不求甚解。    2、反义词: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追根究底、下马看花、咬文嚼字、追本溯源。    学习成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上面为同学们解释了走马观花的走是什么意思,以及走马观花的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查看全文
    小编推荐
    • 三点水一个丰读什么

    • 津津有味是什么词性的成语

    • 钱钟书代表作品包括哪些书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的得什么意思

    • 柔和的近义词是什么

    • 一个衣字旁一个韦念什么

    • 言简意赅的赅是gai还是hai

    • 什么不什么什么成语有哪些,你能说出几个来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词类活用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而什么意思

    Copyright© 2016-2020 Guangzhou Xinghuowangxiao Edtech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星火网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188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5398号

    联系电话:400-688-6201 商务合作:xhwx100@126.com

    关于我们 用户帮助 换课规则 退费规则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备案公示

    星火网校公众号

    星火网校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