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讯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 1624525820

        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古诗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    湖光:湖面的波光。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出处    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全诗如下:    《望洞庭》    唐朝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是说,清澈的湖水和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湖面平静无风,犹如一面铜镜。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平静的湖面比喻成一面铜镜,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山水的喜爱之情。    上面为同学们讲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两句诗的意思。这首山水小诗连用两个比喻将景物描写地自然又清新脱俗,可见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妙想。

      查看全文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谁说的 1624525803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一句名言警句,后来慢慢发展成一个汉语词汇,那么有同学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谁说的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谁说的    最初出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后来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将其进行通俗化,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原文为: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常常被用来鼓励别人克服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怎么用    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来造句,例如: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气馁,想想这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用自己百倍的毅力去克服困难。也可以进行灵活地改动,例如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便将这句话改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看完本文同学们应该了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谁说的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将这句话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当中,是文章更加出彩。

      查看全文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谁说的 1624525789

        我们经常用“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来激励别人要勇于克服困难,那么你知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谁说的吗?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谁说的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毛泽东毛主席在1965年所写的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最后两句,全诗如下: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出处    最初出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后来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将其进行通俗化,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原文为: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什么意思    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也就是说只要你肯努力,世界上就没有你不能克服的困难。    经过了解,我们明确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毛泽东毛主席说的。毛主席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作,同学们可以多了解一下。

      查看全文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 1624525777

        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古诗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出处    这两句诗是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全诗如下:    《出塞二首·其一》    唐朝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不仅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而且暗示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万里”突出了空间辽阔,使得“人未还”这一苦难更加令人同情,表达了诗人对连年征战的悲愤之情。    上面小编为同学们讲解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互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修辞方法,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互相呼应、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的意思。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成秦朝的明月汉代的关,而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查看全文
    • 最是橙黄橘绿时的上一句是什么 1624525765

        古诗词默写题有时会提问某句诗的前后句,那么有同学知道最是橙黄橘绿时的上一句是什么吗?    最是橙黄橘绿时的上一句是什么    最是橙黄橘绿时的上一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是出自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冬景》,全诗如下:    《冬景》    宋代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最是橙黄橘绿时的意思是什么    全诗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    最是橙黄橘绿时表达的感情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进而引出“橙黄橘绿”的初冬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同时也劝勉友人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最是橙黄橘绿时的上一句是一年好景君须记。苏轼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劝勉朋友的诗词,同时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查看全文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 1624525750

        很多名言警句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仍然可以带给我们启发和动力,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    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形容天的运动的很强健,对于君子来说也应该如同天一样,对于处世应该永不放弃,自我追求人生的进步,自我的发奋向上,即使艰难险阻,也要不屈不挠,这才是君子应当具备的品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下一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句子出自孔子为《周易》写的《象传》。指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大地吸收阳光滋润万物,君子应增厚美德,以身作则。可以翻译为: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如果你是君子,度量要像大地一样,可以包容万物。    上面为同学们解释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引用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查看全文
    • 远上寒山石径斜下一句是什么 1624525724

        古诗词默写题有时会提问某句诗的前后句,那么有同学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下一句是什么吗?    远上寒山石径斜下一句是什么    远上寒山石径斜下一句是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句诗是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全诗如下:    《山行》    唐朝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全诗是什么意思    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径:小路。    斜(xiá):伸向。    坐:因为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上下句赏析    全诗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枫林的喜爱之情。诗人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描写了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路是人走出来的,“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使寒山蕴含着无限的生气。    远上寒山石径斜下一句是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两句诗不仅是在描写山势,同时也勾勒出枫林所在的环境,为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描写蓄势,这种写法使得整首诗更有层次感。

      查看全文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下一句是什么 1624525712

        古诗词默写题有时会提问某句诗的前后句,那么有同学知道少年易老学难成下一句是什么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下一句是什么    少年易老学难成下一句是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两句诗是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劝学诗》,全诗如下:    《劝学诗》    宋代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少年易老学难成全诗是什么意思    全诗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作者    朱熹,字元晦,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与程颢、程颐合称“程朱学派”,他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在文学方面朱熹的成就也很高,留下了许多佳作,《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将说理诗、劝学诗写得生动不枯燥,足见其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少年易老学难成下一句是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两句诗说明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而学问却很难有所成就,告诫年轻人要珍惜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溜走。

      查看全文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意思 1624525696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古诗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意思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出处    这两句诗是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如下:    《游子吟》    唐朝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赏析    全诗采用了白描、比兴、对比等手法,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将紧紧联系在一起,接下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衣服的动作和心里刻画,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感情,“密密缝”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流露出母爱的伟大和细水流长,真切而感人,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叹做铺垫。    上面为同学们讲解了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意思。整首诗以淳朴的语言和日常细节描写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

      查看全文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 1624525682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古诗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    言:说。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般灿烂的慈母恩情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出处    这两句诗是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如下:    《游子吟》    唐朝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赏析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母亲平凡又伟大的形象,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诗人直抒胸臆,对母爱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了比兴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母爱比作春日阳光,儿女比作小草,“心”字一语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这种手法的运用形成悬差的对比,突出母爱之伟大。    上面为同学们讲解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现在一提起关于母爱的诗句,我们总是第一时间想到这两句。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感恩,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千百年来广为传颂。

      查看全文
    •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什么意思 1624525668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ú jìn,那么同学们知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什么意思吗?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指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出处    宋代苏洵《衡论·远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百人誉之不加密,百人毁之不加疏。”    整句话的意思是:把知道的都说出来,而且是详细的毫无保留地说出来,这样即使很多人赞誉,但也不会因此而跟你更加亲密,因为你会把他们的秘密都说给其他人;而很多人诋毁你,也不会因此而疏远你,因为他们可以从你口中得知很多真实详细的信息。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什么哲理    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与人交往要坦诚恳切,对人不因众人称赞而亲近他,不因众人贬低而疏远他,应有自己的主见、睿智。    上面为同学们解释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什么意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近义词是知无不尽,都是指将知道的内容毫无保留地说出来,用法也一样,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在现代汉语语境里一般用在发表看法的时候。

      查看全文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 1624525658

        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古诗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    潮:潮水。    风正:顺风。    悬:挂。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出处    这两句诗是出自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全诗如下:    《次北固山下》    唐代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赏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大江行船图: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这句诗也巧妙地通过小景物将大景观的壮大表现出来了。    上面为同学们讲解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次北固山下》一诗将写景、抒情、说理融为一体,借长江春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查看全文
    •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什么意思 1624525635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一句流传很广的俗语,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那么你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什么意思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什么意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的“一方”指的是某一块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一方人”则是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因此整句话的意思是: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导致思想观念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出处    这句话出自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淀里水,凭着治鱼解苇维持生活,不靠土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用法    是一句俗谚,用来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比如说起新疆我们会觉得新疆人个个都是能歌善舞,长睫毛大眼睛的;提到杭州就会想到温文尔雅、腼腆可爱的杭州姑娘,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们会呈现出相似的外貌或性格特征,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上文为同学们解释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什么意思。“水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当我们要出门远行时长辈总会嘱咐我们要注意水土不服,这也是中国人思乡情结的体现。

      查看全文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意思 1624525615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古诗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意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全诗    这两句诗是出自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诗如下: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全诗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当年的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谈笑之中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赏析    开头这两句奠定了全词慷慨悲壮的基调,奔腾而去的不仅仅是长江之水,更是无情的历史,无数英雄人物就像裹挟在历史的浪潮之中一去不复返,而成败得失也转眼成空,体现了人生的苍凉与悲壮。    上面为同学们讲解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意思。《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整首词借咏史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和旷达的胸怀。

      查看全文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1624525597

        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古诗词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    丰年:丰收的年景    听取:听见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的场景。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出处    这两句古诗词是出自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如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中的“稻花香”和“丰年”互相呼应,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而稻田里不仅有稻花香,还有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在为丰收而喜悦的词人听来却并不烦人,反而有种群蛙在庆贺丰年的感受。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蛙声说丰年,令人称绝。    上面为同学们讲解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思。借景抒情是古诗词里常用的手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感受,因为我们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捕捉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查看全文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理解 1624525583

        很多流传了很久的名言警句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理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理解    贤:即贤者,指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思:思考,心里想。    齐:向......看齐。    焉:于加之。    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看到比自己好的人要把他作为榜样,向他学习,看到不好的人,坏榜样,要学会做自我反省,从中吸取教训。“内自省”就是自我反省,强调的是自省的重要性,时时刻刻地进行反省,人才能不断地进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出处    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其中有许多语句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论语》中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含义相同的句子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上面为同学们解释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意思,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人无完人,所以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在反省自身的基础上,善于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

      查看全文
    • 小桥流水人家的上一句是什么 1624525573

        古诗词默写题有时会提问某句诗的前后句,那么有同学知道小桥流水人家的上一句是什么吗?    小桥流水人家的上一句是什么    “小桥流水人家”的上一句是枯藤老树昏鸦。这句诗出自元代马致远的著名思乡诗词《天净沙·秋思》,全诗如下:    《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全诗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译文为: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小桥流水人家全诗赏析    这首小令用短短二十八个字,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前四句一共列出十种景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渲染了凄苦的环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更有画龙点睛之妙,意蕴深远,充分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悲苦。    小桥流水人家的上一句是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查看全文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意思 1624525558

        古诗词中有许多劝人珍惜光阴的诗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意思。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意思    百川:泛指所有的河流。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表示朝东、向东的意思。    何:疑问代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起修饰作用。    复:重新;又。    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西、朝西。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出处    这两句话是出自汉乐府《长歌行》,全诗如下: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修辞手法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两句话运用了反问、比兴的手法,通过写江河中水流向东流向大海,但并不重新流回西边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一去不复返,光阴就像东流水一样没有重来的机会,“何时复西归”一句用反问的手法强调时间的不可逆,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    上面为同学们讲解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意思。《长歌行》中最著名的句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在劝导人们要珍惜时光,奋发图强。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同学们在日常阅读时要注意积累。

      查看全文
    • 老大徒伤悲的上一句是什么 1624525546

        古诗词默写题有时会提问某句诗的前后句,那么有同学能快速背诵出老大徒伤悲的上一句是什么吗?    老大徒伤悲的上一句是什么    老大徒伤悲的上一句是少壮不努力,这两句诗选自汉朝的《乐府诗集·长歌行》,全诗如下: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老大徒伤悲全诗的意思    全诗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老大徒伤悲的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诗的后两句是全诗的灵魂。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作者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这些铺垫都是为了引出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诫人们不要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直到现在很多父母都会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鼓励孩子要珍惜时光,发愤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查看全文
    • 老大徒伤悲的徒是什么意思 1624525534

        很多父母都会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激励孩子学习,那么老大徒伤悲的徒是什么意思你清楚吗?    老大徒伤悲的徒是什么意思    “徒”是白白地、徒劳、徒然、只有、只剩下的意思。    老大徒伤悲全诗是什么意思    老大徒伤悲是出自汉朝的《乐府诗集·长歌行》,全诗如下: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全诗译文: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老大徒伤悲的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诗歌,诗的后两句是全诗的灵魂。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作者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这些铺垫都是为了引出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诫人们不要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老大徒伤悲的徒是什么意思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也要铭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珍惜学习的光阴。

      查看全文
    小编推荐
    • 三点水一个丰读什么

    • 津津有味是什么词性的成语

    • 钱钟书代表作品包括哪些书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的得什么意思

    • 柔和的近义词是什么

    • 一个衣字旁一个韦念什么

    • 言简意赅的赅是gai还是hai

    • 什么不什么什么成语有哪些,你能说出几个来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词类活用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而什么意思

    Copyright© 2016-2020 Guangzhou Xinghuowangxiao Edtech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星火网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粤ICP备1611881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5398号

    联系电话:400-688-6201 商务合作:xhwx100@126.com

    关于我们 用户帮助 换课规则 退费规则 用户协议 隐私协议 备案公示

    星火网校公众号

    星火网校官方微博